目前采用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學診斷、病理診斷和血清學診斷三種。影像學診斷,主要是B超和CI1,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只能在肝纖維化晚期,發(fā)生肝硬化和門脈高壓癥時才能出現(xiàn)異常圖象,不能作出早期診斷。肝纖維化的診斷金指標雖是肝組織活檢,但其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如肝穿刺的盲目性,取材不夠,肝臟病變的不均一性而導致的取樣誤差;雖屬于微創(chuàng)檢查,但多數(shù)患者仍有顧慮不愿接受,且不能反復取材進行動態(tài)觀察?,F(xiàn)在還沒有一種可靠的辦法確定肝組織膠原含量,僅根據(jù)肝內纖維增生程度進行估計還需進一步將肝纖維組織量化。血清學診斷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肝纖維化診斷方法。取材方便,價格低廉,可早期診斷。血清學指標包括細胞外基質(Extracelular Matrix,ECM)成分、膠原酶類和細胞因子三大類,以ECM成分較為常用。
組織細胞增生:郎格罕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郎格罕斯細胞病(Langerhans' cell disease)又稱組織細胞增生癥X(Histiocytosis X),為一組少見的,以郎格罕斯細胞增生為主的疾病。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反應性疾病,而非真性腫瘤。也有人認為本病是免疫系統(tǒng)異常所致,但通過PCNA免疫組化可見較多的陽性細胞,且病變中常見核分裂象故認為是增生性疾病,可能為腫瘤性增生。
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xiàn)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占肝重的5%,內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膽固醇及膽固醇脂。脂肪量超過5%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當肝內總脂肪量超過30%時,用B超才能檢查出來,被B超檢查確診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總脂量可達40%-50%,有些達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膽固醇及膽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肝細胞脂肪性變:營養(yǎng)不良性肝硬化臨床表現(xiàn)出現(xiàn)肝細胞脂肪性變。營養(yǎng)不良性肝硬化(MalnutrationCirrhosis)是由于長期營養(yǎng)缺乏引起的。導致營養(yǎng)不良的原因,除個別患者由于攝入不足外,多數(shù)是由于其他疾病限制了食物的攝入和吸收,如小腸旁路手術后、Birroth Ⅱ式術后等。患者可以補充各種維生素維生素CE及B維生素,有改善肝細胞代謝,防止脂肪性變和保護肝細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補充維生素KB12和葉酸。
肝星狀細胞增生癥在兒童通常有比較好的預后,并且在青春期前自發(fā)好轉。在成人,皮膚的肝星狀細胞增生癥很少轉歸,并且與系統(tǒng)性肝星狀細胞增生癥有關。目前,尚無對系統(tǒng)性肝星狀細胞增生癥的治療方法,預后不定,取決于患者所屬的疾病的種類?;颊哂星忠u性疾病的,像肥大細胞白血病,可能僅能存活幾周到幾個月,而那些患有惰性的系統(tǒng)性肝星狀細胞增生癥的通常對生存率影響不大。肝星狀細胞增生癥影響預后的主要標志是有無皮膚的累及?;颊呋加邢到y(tǒng)性肝星狀細胞增生癥和皮膚累及的通常為惰性的病程,而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皮膚病損的患者通常有侵襲性和進展性的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