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言語、書寫能力存在,但詞匯遺忘很多,物體名稱遺忘尤為顯著。如讓患者說出指定物品名稱則更顯困難,如經人提示可立即將該物名稱說出,但不久又迅速遺忘。命名性失語癥受損部位為枕葉和顳葉交界區(qū),主要是Brod-mann37區(qū)及21區(qū)、22區(qū)的后部。
健忘性失語的鑒別診斷:
1、感覺性失語(Wernicke失語):病人聽理解障礙突出,表現(xiàn)為語量多,發(fā)音清晰,語調正確,短語長短正確,但缺乏實質詞。病人長答非所問,雖滔滔不絕地說,卻與檢查者的提問毫無關系。病變位于優(yōu)勢半球Wernicke區(qū)(顳上回后部)。
2、運動性失語癥:也稱表達性失語癥、口語性失語癥、皮質運動性失語等。為Broca氏區(qū),即第三額回后部的言語運動中樞受損時引起,癥狀特點為患者能理解他人語言,構音器官的活動并無障礙,有的雖能發(fā)音但不能構成語言。
治療
對于失語癥治療的研究已持續(xù)了近1個世紀.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神經心理學和言語病理學的介入,學者們提出了多種的治療方法.繆鴻石在總結這些治療方法提出可大致分為3類:①傳統(tǒng)方法或直接法:針對患者的聽、說、讀、寫等某一言語技能或行為,利用組織好的作業(yè)進行訓練;②實用法或間接法:只著重交流能力的改善,并不限定采用何種交流方式,也不針對患者特定的言語技能或行為,目的在于恢復患者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流技能的方法;③代償法:主要用對側大腦半球功能或體外儀器設備來補償言語功能不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