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和造影 最常見的兩種診斷方法
射血分數最常用的診斷方法就是超聲和造影。當然,每個檢測方法之間的數據是有差別的。B超,心血管超聲,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臨床上當危及病人生命的惡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時藥物治療通常難以奏效,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電擊(電復律),如果不能及時給予電復律,病人則很快死亡。及時通過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或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以及時挽救多數發(fā)生猝死的病人的生命。
對于各種心臟疾病導致病人出現心功不全,尤其是當EF低于35%時則建議病人植入ICD來預防猝死的發(fā)生。
正常心律起源于竇房結,頻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較規(guī)則。竇房結沖動經正常房室傳導系統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傳導時間恒定(成人0.12~1.21秒);沖動經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纖維到達心室肌的傳導時間也恒定(<0.10秒)。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jié)律以及沖動傳導等任一項異常?!靶穆晌蓙y”或“心律不齊”等詞的含義偏重于表示節(jié)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節(jié)律又包括頻率的異常,更為確切和恰當。
目前據一些國際關于ICD治療的研究顯示:ICD治療組減低死亡率達28%,心律失常死亡降低50%,且心力衰竭射血分數低的人群(EF<35%)獲益更為明顯。美敦力亞太區(qū)首席科學家王勵博士指出,ICD目前的發(fā)展已不僅僅局限于除顫的作用,因為它通過電極與心臟的零距離接觸,還可監(jiān)測心血管的一些生理變化(例如監(jiān)測肺水腫等心衰病人的心衰預警信號),為診治其他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幫助。
預防猝死要做到三點。一是應該在農村、社區(qū)廣泛地普及預防知識,做到心肺復蘇教育的規(guī)范化。提到心肺復蘇,老百姓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做心臟按壓,而不是口對口的人工呼吸;第二,逐漸推動體外除顫器(AED)在公共場所安置的普及。第三,對心肌梗塞和心衰的患者,預防性使用埋藏式的除顫器(ICD),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