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腸指檢
約90%的直腸惡變,尤其是直腸下段惡變、僅靠指檢即可發(fā)現。但目前仍有一些醫(yī)師對可疑直腸惡變患者不作這一常規(guī)檢查,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實際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后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xié)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tài)、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并采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腸中、上段惡變腫,手指無法觸到,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三、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
對直腸惡變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為常規(guī)檢查,僅為排除結腸直腸多發(fā)性惡變時應用。
糞便量少的鑒別診斷:
1、便秘伴劇烈腹痛:便秘伴劇烈腹痛、腹脹及嘔吐等癥狀,常提示為急性便秘。
2、便秘伴腹部包塊:便秘伴腹部包塊,可能為結腸腫瘤、腹腔內腫瘤壓迫結腸、腸結核、克羅恩病(Crohn病)或腫大的淋巴結等。腸結核為消化系統(tǒng)結核中最常見者。絕大多數繼發(fā)于腸外結核病,特別是空洞型肺結核。據統(tǒng)計,25%~50%的肺結核病人可并發(fā)腸結核。腸結核的來源主要是食入性的,由于咽下含結核桿菌的痰液而引起,偶爾可以來自被結核桿菌污染的食物,亦可來源于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臟器結核的直接蔓延。發(fā)病年齡多為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約為1.85:1。病理上分為潰瘍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
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糞便排出過程異常(急迫感、排便不盡感、費力)是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診斷之一。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為一種與胃腸功能改變有關,以慢性或復發(fā)性腹痛、腹瀉、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為主要癥狀而又缺乏胃腸道結構或生化異常的綜合征,常與胃腸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同時存在。
更多醫(yī)學研究表明,紅葡萄酒具有醫(yī)學作用,一周飲用三杯以上紅酒可以降低罹患直腸癌的風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yī)學博士JosephC.Anderson與其助手對360位愛好飲用紅、白葡萄酒的人士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經常飲用紅酒的人士患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68%,而飲用白葡萄酒的人士未發(fā)現有上述抵抗力。研究人員懷疑,可能是紅酒中含有的高濃度復合白藜蘆醇具有抗癌功效。
美國胃腸病學學院專家稱,直腸癌是最容易診斷的癌癥之一,如能及時發(fā)現,多數可以治愈。而紅酒中含有化學預防物質,在防止癌變過程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在試驗初報發(fā)現腫瘤、息肉,都可在其癌變之前進行切除。
1977年至1980年間,科研人員在浙江海寧市分兩次對30歲以上的23萬余人群進行十五厘米腸鏡篩檢,最后檢出了4077例有腸息肉。隨后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直腸鏡下摘除,并作定期腸鏡隨訪,研究人員的報告說,經過20年的腸鏡隨訪,海寧市接受篩檢人群的20年累計直腸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別降低為68.6%與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