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厭炎一般治療
會厭炎西醫(yī)治療
完全性氣道梗阻發(fā)生突然,難以預料,因此必須保證立即提供氣道,最好是鼻氣管插管并通過胃腸外途徑給予抗生素。鼻氣管插管直到病情穩(wěn)定后24~48小時才可撤除(總的插管時間一般不超過60小時)。另外,也可以施行氣管切開,每種做法都應有一個事先決定的緊急處理方案,制訂方案時兒科,耳鼻喉科和麻醉科醫(yī)生都要參加。需要細致嫻熟的護理,因為分泌物能引起梗阻,即使在插管或氣管切開之后也有可能發(fā)生。
通過胃腸道外途徑應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癥。因為耐氨芐青霉素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很常見,所以開始應該使用抗β-內(nèi)酰胺酶(β-lactamase)抗生素治療。第3代頭孢菌素或氯霉素,每日75~100mg/kg靜脈輸注?,F(xiàn)已能分離到對氯霉素耐藥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對于發(fā)生這種情況的病人應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如果分離到的細菌對氨芐青霉素敏感,應使用氨芐青霉素每日200mg/kg,分4次靜脈輸注。應避免使用鎮(zhèn)靜劑,盡管為了保護鼻氣管插管的管道開始時可能需要應用神經(jīng)肌肉阻滯劑,但這一切需在具有氣管插管方面熟練技術的醫(yī)生的情況下才可施行。
觀察患者吸氧及應用抗生素、激素治療的效果,記錄呼吸次數(shù),R>35次/min或R<5次/min,立即報告醫(yī)生,觀察吸氧效果,觀察口唇、甲床紫紺情況,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如<50%并出現(xiàn)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及肋間隙內(nèi)陷等“三凹征”,立即報告醫(yī)生,同時準備搶救物品如氣管切開包、吸引器、氧氣等。
會厭炎辨證論治
會厭炎中醫(yī)治療
【治療方法1】
組成:阿膠45克 牛蒡子7.5克 杏仁7粒 馬兜鈴15克 糯米30克 炙甘草7.5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每用3~6克,水煎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肺陰不足,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之證。方用阿膠、糯米、炙甘草養(yǎng)陰止血,配以杏仁、牛蒡子、馬兜鈴止咳,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干咳少痰、咽痛干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其辨證要點。
方劑來源:宋·《小兒藥證直訣》,補肺阿膠散。原書正名阿膠散。湯劑,名補肺阿膠湯。
【治療方法2】
組成:五味子9克 蘇子9克 鐘乳石30克 白石英30克 竹葉15克 陳皮9克 款冬花9克 桂心6克 茯苓12克 桑白皮12克 紫菀12克 粳米30克 生姜30克 杏仁30克 大棗10枚 麥冬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主要用于治療肺氣虧虛,咳喘之證。方用蘇子、款冬、紫菀等止咳平喘,合以陳皮、茯苓化痰,五味子斂肺,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久咳久喘、咳而氣短、倦怠懶言、聲音低怯、面色少華、形寒肢冷,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虛弱為其辨證要點。
由于咽部疼痛,尤其吞咽時加重,患者往往拒絕進食,應向患者講明進食的重要性,疼痛劇烈者可向咽部噴少許10ml/L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再進食,飲食宜清淡為主,應選擇營養(yǎng)豐富、含高維生素、高蛋白的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不可進粗硬及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