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綜合征一般治療
一、手術(shù)治療
切除腫瘤,及單側(cè)附件即可。若年齡大且疑有惡變者,可作全子宮及雙側(cè)附件切除。
術(shù)后胸腔積液、腹水隨即消失,癥狀和體征亦減輕并消失。
二、對癥治療
胸腔積液、腹水過多產(chǎn)生壓迫癥狀時,可使用利尿藥或穿刺放液。
同時糾正蛋白質(zhì)大量丟失和水、電解質(zhì)紊亂。
麥格綜合征辨證論治
一、中醫(yī)偏方
1、 麝香。
用法:雙側(cè)足三里穴皮下埋藏麝香0.1~0.3g,以后每隔15日在雙側(cè)足三里,三陰交及關(guān)元穴交替埋藏1次。
2、生黃芪、制黃精、半枝蓮各30g,全當歸、茯苓、肉蓯蓉、菟絲子、蛇莓、蟾蜍皮、阿膠(烊化)各10g,人參6g,白花蛇舌草15g。
加減:
疼痛者,加罌粟殼。腹水者,加大腹皮、車前子。
咳嗽咳血者,加川貝母,枇杷葉、白及。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3、黨參、白芍、天花粉、豬苓、茯苓、丹參各15g,生黃芪、仙鶴草、薏苡仁、雞血藤、白花蛇舌草各30g,白術(shù),半枝蓮各20g,玄參10g。
用法:腹腔化療前1周開始,用本方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內(nèi)服。
4、枸杞子、白術(shù)、僵蠶各9g,黨參、生薏苡仁、黃芪、天冬、麥冬各12g,八月札、半枝蓮各30g,陳皮、青皮各6g。
加減:
濕阻中焦者,加砂仁、川樸。
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棗仁。
烘熱汗出者,加女貞子、旱蓮草、煅龍骨、牡蠣。
用法:手術(shù)后,將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
5、 白術(shù)、三棱、白扁豆、茯苓、大腹皮各15g,黃芪、澤蘭、太子參、丹參、赤芍、雞血藤各30g,砂仁、甘草各10g。
用法:將上藥水煎頻服,每日1劑;用2~3周。
6、茯苓、白術(shù)各10g,黨參、黃芪各30g,枸杞子、女貞子、谷芽、麥芽各15g,仙鶴草20g,厚樸9g,甘草3g。
用法:行全子宮加雙附件、大網(wǎng)膜(或闌尾)切除;手術(shù)關(guān)腹前腹腔給藥;順鉑60~80mg,加生理鹽水300ml。并輸液3L,水化3~5日;7日后用PAC,PVB化療方案,均1次靜注,VP—16為3日療法;為第1療程。3~4周后腹腔(常規(guī)腹腔穿刺,接輸液皮條,快速滴人生理鹽水500ml,確定液體在腹腔內(nèi),再輸入順鉑生理鹽水稀釋液500ml,<30分鐘滴完)、靜脈(同上)同時給藥;為第2療程?;熐俺R?guī)注射地塞米松及甲硝唑;化療后用甘露醇。<半年、全年、次年鞏固分別用4~6,6~8,2個療程。必要時再次剖腹探查后,再用上法化療?;熀?~5日用本方。亦可隨癥加減。每日1劑,水煎后分2~3次內(nèi)服。若嘔吐劇烈者,宜暫緩。
7、化瘤丸:牛黃、麝香,血竭,硇砂、輕粉,冬蟲夏草、朱砂、全蟲、蜈蚣、乳香、沒藥、白芷、金銀花、連翹、生梔子、白術(shù)、半枝蓮、蟾酥、雄黃。
加減:
氣滯血瘀型者,加金鈴子散和失笑散。
痰瘀凝結(jié)型者,用開郁二陳湯。
視證加用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鳳尾草、西洋參、紫草、黃芪、冬蟲夏草、生地黃、當歸、沙參、熟地黃,女貞子、旱蓮草、阿膠。
出現(xiàn)消化道反應者,加半夏、陳皮、砂仁、云苓、白術(shù)、旋覆花、赭石,竹茹、丁香、郁金;血象降 低者,加阿膠,當歸、熟地黃、旱蓮草、穿山甲、海馬。
用法:上藥制成丸劑,3g/次,2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