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后神經損傷一般治療
一、治療
根據損傷情況,做神經松解、減壓或縫合術,一般效果較好。足底感覺很重要,即使有部分恢復亦有助于改進足的功能和防治潰瘍。脛神經的顯露如下。
1.腘窩部脛神經的顯露 俯臥體位。
(1)切口:稍呈S形,由腘窩內上方(半腱肌、半膜肌處)向下,沿腘窩皮膚皺紋轉向外下,至腘窩外下方腓腸肌外側頭處,再向下。
(2)稍游離皮膚后向兩側牽開,于小隱靜脈匯入腘靜脈處縱行切開深筋膜,必要時結扎小隱靜脈。在切口上部沿股二頭肌與半腱肌、半膜肌之間分開,在下部沿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分開,分別向兩側牽開。腓總神經沿股二頭肌后緣下行,應妥善保護。脛神經較表淺,位于靜脈外后側。腘動脈較深,位于靜脈前內側。向外牽開腘靜脈及脛神經后,即可顯露腘動脈。
2.小腿部脛神經的顯露 仰臥體位,患肢外旋位。
(1)切口:以患部為中心,沿腓腸肌內緣縱行切開,視需要可向上下延長。
(2)將切口前側的大隱靜脈及隱神經一并向前牽開,沿腓腸肌內緣切開致密的深筋膜。向后牽開腓腸肌,顯露深面的比目魚肌后,再沿其內緣切開。向后牽開比目魚肌與腓腸肌,顯露血管神經束。脛后動脈在內側,脛后靜脈緊貼動脈深面,脛神經在動脈外側。小心剪開血管神經鞘,分離顯露脛后神經。
二、預后
槍彈傷及完全損傷恢復差,不完全損傷治療后恢復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