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扭轉一般治療
一、治療
在病程的早期可先試行非手術療法,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尤其是病情較重或有腹膜刺激征,則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適應證:①全身情況好,血壓、脈搏基本正常的早期扭轉;②無腹膜刺激征或經(jīng)初步非手術療法明顯好轉者;③X線片上無腸穿孔壞死征象者。對年老體弱不宜接受手術、無絞窄的扭轉,也可以試用。
(2)方法:除常規(guī)進行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應用抗生素等基本治療外,還可選用以下方法。
①顛簸療法:病人取膝肘(掌)位,加大膝肘間的距離,充分暴露下腹。術者立于病床一側,或將擔架放在地上,虛騎于病人之上,兩手合抱病人腹下,然后抬起腹部突然放松,逐漸加大顛簸幅度。如果腹脹明顯,可將腹部左右搖晃,上下反復顛簸。重點在臍部和臍下部。一般一次連續(xù)施行3~5min后休息片刻,至少要連續(xù)施行3~4次。通常在1~2次顛簸后即有輕松感,癥狀可減輕。如顛簸后無便意,可給少量肥皂水灌腸,以刺激腸蠕動。
?、谕颇茂煼ǎ翰∪巳⊙雠P位。先在腹部涂以滑石粉,再以輕柔手法由劍突向右下腹方向撫摸2~3min。然后進行繞腹周推拿,但一定要與扭轉方向相反,否則可使扭轉加重。手法可由輕逐漸加重,但不可過大,有效時腹部的抵抗感減輕乃至柔軟,此時??陕牭侥c鳴音亢進,也有明顯的氣過水音。推拿時可根據(jù)需要改變病人體位,重點推拿有觸脹感的部位。如腹壁張力過大,可取胸肘(掌)體位,以使之放松。經(jīng)推拿10~20min如無便意,可讓病人起床活動,間隔1~2h,再推拿1次。若有效,則有大量稀便排出,腹部體征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2.手術治療 對于病情重,已有腹膜刺激征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應在積極的術前準備后早期手術。金凌應等研究了107例小腸扭轉發(fā)病時間與病死率的關系,發(fā)現(xiàn)小腸扭轉2h內(nèi)施行手術者,病死率0%;扭轉6h以上施行手術者,病死率約35%;隨著時間的推延,病死率逐漸升高。
手術進腹后首先將因扭轉而膨脹的腸袢挽出切口外,仔細檢查其系膜扭轉的方向和扭轉程度,并判斷腸袢的生機,再依據(jù)其腸管的生機決定手術方式。有兩種基本術式:
(1)小腸扭轉復位術:復位前先行減壓,一方面可避免膨脹的腸袢在復位時發(fā)生破裂,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腸內(nèi)容物中毒素吸收。復位時將扭轉的腸袢按其相反方向回轉復位。復位后如腸管血運恢復,無壞死,則需進一步解決復發(fā)的問題;如移動性盲腸可固定于側腹壁,乙狀結腸過長部分折疊固定于降結腸內(nèi)側。
(2)腸切除吻合術:確定腸袢已壞死無疑,應先阻斷已壞死腸管的血管,再行復位切除,以阻止腸腔內(nèi)毒性物質吸收。腸切除術后所留小腸過短時將會出現(xiàn)嚴重的病理生理紊亂—短腸綜合征。因此,需要作小腸廣泛切除時應持特別慎重的態(tài)度,盡可能多地保留哪怕1cm的小腸。如病人情況尚好,可做一期腸切除吻合。
二、預后
腸扭轉是各類腸梗阻中較嚴重的一種,病死率可高達15%~20%以上。早期診斷和恰當?shù)闹委熓歉纳祁A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