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辨證論治
一、中醫(yī)治療
1.辯證施治
1)濕熱浸淫型
肢體癱瘓,自腰背及兩髖部開始,向下肢蔓延,亦可及上肢,胸脘痞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蒼術治宜清熱利濕。
方藥:五妙散加味,其主要成分有:蒼術、黃柏、黃連、米仁、牛膝、丹參、車前子、白術。 方術:蒼術、黃柏為二妙丸,治濕熱中阻,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jié)駸?,再加米仁名四妙散,治兩下肢濕熱痿軟,再加黃連以加強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更佳。丹參活血化瘀,車前子利尿,白術健脾利水,皆配伍藥也。
2)中氣不足型
四肢痿軟,雙手不能提物,雙足不能站立行走,神疲倦怠,食谷不馨,少氣懶言,腰酸膝軟,面萎無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宜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其主要成分有:黃芪、黨參、白術、甘草、升麻、柴胡、桂枝、桑寄生、牛膝。
方義:補中益氣湯大補元氣,配合通經(jīng)活絡的桂枝、桑寄生、牛膝等 黃芪
而補中益氣湯對心臟有收縮作用,可興奮心肌,且可改善機體的蛋白質代謝,提高血清白/球蛋白比值,以及防止貧血發(fā)展,增加體力,均對本病有利。中草藥中含鉀量高的不少,如黃芪、赤小豆、綠豆、龍眼肉、核桃、芫荽、山慈姑、山藥、百合等,可辯證選用,另食物中含鉀高于500mg/100g的有蕎麥、黃豆、蠶豆、花生、榛子、蓮子、莧菜、菠菜、大頭菜、馬鈴薯、荸薺、蘑菇、香菇、銀耳、鰻魚、蝦米、火腿等,可作輔助治療。
2.針灸法 首選穴:脾俞、腎俞、大腸俞、環(huán)跳、懸鐘。 備用穴:足三里、大椎、三陰交。 方法:根據(jù)癱瘓范圍選用首選穴及備用穴各2~3穴,針刺或電針20~30分鐘,每日1~2次,10次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