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軟纖維瘤需與下例疾病鑒別診斷:
1.纖維瘤(硬纖維瘤) :
(1)簡介:
硬纖維瘤也稱韌帶樣瘤,是一種少見的良性肌腱膜過度增生。它發(fā)生于肌肉、腱膜和深筋膜等處,十分堅硬。本病多發(fā)生于腹壁,也可發(fā)生于腹內(nèi)及骨骼肌內(nèi)。硬纖維瘤多發(fā)生于30~50歲,以女性多見。也可見于青少年。
(2)鑒別要點:
一般起源于會陰部或圓韌帶的深部的纖維組織,間質(zhì)一般更致密,膠原纖維多。
2.尖銳濕疣:
(1)簡介:
尖銳濕疣是由人乳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上皮增生性病變,為重要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溫暖潮濕的外陰皮膚粘膜利于其生長、繁殖,形成外陰或陰道尖銳濕疣。
(2)鑒別要點:
有挖空細胞和分枝乳頭。
3.神經(jīng)纖維瘤:
(1)簡介:
神經(jīng)纖維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特點是多系統(tǒng)、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為明顯,可引起多種腫瘤如錯構(gòu)瘤、神經(jīng)纖維瘤、腦膜瘤及膠質(zhì)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見的病理特點。
(2)鑒別要點:
更富于細胞,S-100陽性。
4.侵襲性血管黏液瘤:
(1)簡介:
侵襲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可發(fā)生于全身軟組織,是一種罕見的軟組織腫瘤,侵襲性與復發(fā)性是其重要的臨床特點。迄今全世界報道的病例不足200例,女性外陰陰道部位AAM的報道更是少見,由于其罕見性,致使目前臨床上尚缺乏診治經(jīng)驗,臨床誤診率在80%以上。
(2)鑒別要點:
不呈息肉狀,在深部組織浸潤性生長,血管豐富(含有中到大血管),彌漫分布,可見平滑肌細胞條索。
5.血管肌纖維母細胞瘤:
(1)簡介:
一種界限清楚的良性肌纖維母細胞腫瘤,一般位于盆腔會陰部,尤其外陰部位,由間質(zhì)細胞構(gòu)成?;颊呋緸榕浴?/p>
(2)鑒別要點:
其通常為非息肉樣腫物,梭形細胞和漿細胞樣細胞圍繞纖細壁薄的毛細血管排列。
6.表淺血管黏液瘤:
(1)簡介:
淺表性血管粘液瘤是1988年由Allen等人首先提出,其位置表淺,可伴有或不伴有上皮成分。
各個年齡組均可發(fā)生。腫瘤均為淺表性定位,位于驅(qū)干、四肢和頭頸各部。腫瘤多為單發(fā),少數(shù)為多發(fā)性病灶,大小0.5~9cm,多數(shù)在1~5cm范圍之內(nèi),緩慢生長,無痛性。
(2)鑒別要點:
兩者都可呈息肉狀生長,但表淺血管黏液瘤的病變呈多結(jié)節(jié)狀,有豐富的黏液基質(zhì)和中性粒細胞浸潤,而沒有多核間質(zhì)細胞。
7.細胞性血管纖維瘤:
(1)簡介:
細胞性血管纖維瘤(telangiectatic fibroma)為真皮淺層纖維性增生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所致的皮膚色到淡紅色丘疹。
(2)鑒別要點:
為境界清楚的非息肉樣腫瘤,細胞溫和,缺乏多核細胞和均勻一致的血管。
8.平滑肌瘤:
(1)簡介:
平滑肌瘤是皮膚平滑肌細胞的良性腫瘤??捎裳芷交 ⒘⒚〖叭榉炕蜿幠业钠交“l(fā)生而來。發(fā)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2)鑒別要點:
通常不呈息肉狀,梭形細胞和表皮之間有界限。
9.外陰乳頭狀瘤:
(1)簡介:
外陰乳頭狀瘤為上皮來源的腫瘤。病變多發(fā)生在大陰唇,也可見于陰阜、陰蒂和肛門周圍。
該病比較少見。腫瘤多見于中老年婦女,發(fā)病年齡大多在40~70 歲。病變生長緩慢,可無癥狀,但也可有外陰瘙癢及局部炎癥病史。
(2)鑒別要點:
顯微鏡下比較容易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