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骨折脫位一般護理
一、本病護理
1.平臥硬板床,墊軟褥或氣墊,側(cè)臥時雙腿之間置軟枕防止互相擠壓。保持床鋪整潔、干燥,臀部置氣圈保護皮膚,骨突出及受壓部位用乙醇按摩促進血循環(huán);早期每2h、晚期每4h翻身一次,防止褥瘡。
2.留置導尿。早期持續(xù)開放導尿管,5~7d后每4~6h開放一次。每周更換導尿管時宜間歇2~4h后再插入新導尿管,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經(jīng)導尿管沖洗膀胱1~2/h,定期送尿常規(guī)檢查或尿培養(yǎng)。如有尿路感染應給適當抗生素治療,并鼓勵患者多飲水,盡早拔除導尿管。
3.便秘時可用開塞露,服緩瀉劑或灌腸1/2d。大便硬結(jié)者如以上處理無效,應用器械或手指掏出糞塊。
4.高位截癱者應注意防止肺部并發(fā)癥。對痰多咳不出、呼吸道不易保持通暢者,應行氣管切開,并按氣管切開術后護理。因患者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障礙,夏季應防暑,冬季應保暖。
5.雙下肢經(jīng)常作被動運動及肌肉按摩。早期開展上肢及軀干功能鍛煉,促使早日在床上坐起和離床活動。
6.離床時可使用輪椅、截癱車或在拐杖及支架保護下練習行走。
7.對手術后患者,按手術方式、部位不同作相應處理。行牽引者,按有關牽引常規(guī)護理。
二、頸椎骨折脫位是下頸椎各類損傷中最嚴重的損傷,因常伴有脊髓的嚴重損傷,預后較差,只有不伴脊髓傷的所謂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