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性膀胱炎疾病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嗜酸性粒細胞性膀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多認為與各種刺激,例如細菌、藥物、異體蛋白及食物性變應原等有關。這些變應原作為免疫刺激物,在膀胱形成免疫復合物,導致嗜酸細胞浸潤,破壞膀胱組織,繼而引起溶酶體釋放,使膀胱炎癥進一步加重??赡芘c本病有關的食物性變應原包括:桔子、西紅柿、巧克力、茶、咖啡、可可、牛奶、多種佐料等。有的病人發(fā)現(xiàn),在飲食中停用上述食物和飲料,其癥狀明顯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赡芘c之有關的藥物有磺胺藥、雙香豆素鈉、水楊酸鈉等。另外,避孕套、陰道栓和殺精子膠凍均可為接觸性變應原。血吸蟲卵沉積于膀胱壁,可形成血吸蟲性嗜酸性肉芽腫。藥物和食物性變應原易導致彌漫性膀胱炎,而寄生蟲引起的損害則為局部性。
(二)發(fā)病機制
膀胱黏膜紅斑、水腫、潰瘍、天鵝絨樣改變。如為增生性損害時可類似乳頭狀瘤和葡萄狀肉瘤,有時見有黃豆?;蚓G豆粒大小的結(jié)節(jié),或呈細顆粒狀突起。輸尿管下端受累變窄,可引起雙側(cè)腎輸尿管積水?;顧z發(fā)現(xiàn)纖維化、局部壞死,膀胱全層有大量嗜酸細胞浸潤,有的為膀胱嗜酸性肉芽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