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發(fā)癥
1.外傷性虹膜睫狀體炎:由于虹膜直接受損或虹膜組織嵌頓于傷口受到刺激,或眼內有異物殘留等引起的炎癥表現(xiàn)。處理應擴瞳,局部加強用皮質炎固醇,常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2.化膿性眼內容炎:常由于穿孔傷時,感染細菌由傷口進入或由致傷物或異物進入眼內引起。視力可迅速下降、眼痛、流淚,檢查可見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水腫、霧狀混濁,房水高度混濁,甚至可有積膿,嚴重者可見到瞳孔區(qū)內黃色反光(表明玻璃體內積膿)。治療除全身及局部大量應用抗生素外,應早期行玻璃體切除術,將抗生素直接注入玻璃體腔。此病預后差,往往導致全眼球炎或眼球萎縮。
3.全眼球炎:在眼內炎的基礎上,炎癥進一步發(fā)展,波及眼球壁及其周圍組織時,稱為全眼球炎。除眼內炎的表現(xiàn)外,伴有眼球突出、球結膜高度水腫、充血,眼球運動受限,視力完全消失,甚至角膜膿腫穿孔,眼內膿液流出,如不及時治療,往往轉變成眼眶蜂窩織炎,并向顱內蔓延,引起化膿性腦膜炎,危及生命。在治療上,應行眼球內容剜出術。如選擇眼球摘除術,可能會將感染帶入顱內。術后傷口內應放置引流條,局部及全身應用抗生素。
4.眼內異物:異物分為兩類,一為磁性異物,一為非磁性異物。異物可位于眼內任何部位,異物也可大可小。眼內磁性異物需仔細定位后從距離異物最近的球壁處做切口取出。對于非磁性異物,如化學性質穩(wěn)定而異物所在位置在眼球后極部,可不必勉強取出。
5.交感性眼炎:當穿孔眼尤以合并球內異物傷時,傷后發(fā)生持續(xù)性葡萄膜炎,經過一段時間,對側健眼也發(fā)生同樣性質的葡萄膜炎,此種情況稱為交感性眼炎。傷眼稱為“誘發(fā)眼”,未受傷眼稱為“被交感眼”。潛伏期多為傷后2~8周,也有極少數(shù)病例短至數(shù)日或長達數(shù)十年后。交感性眼炎的發(fā)生率在我國約占眼球穿孔傷的1.2%,與穿孔傷的部位及傷口有無色素膜嵌頓有關。一般認為損傷睫狀體部的發(fā)生率高,有色素膜組織嵌頓的發(fā)生率高。傷后短期內反復內眼手術也可導致發(fā)病。本病亦偶見于某些眼球內手術后、角膜潰瘍穿孔或眼內黑色素瘤等病例。發(fā)病原因多認為系遲發(fā)性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