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藥物不良反應有哪些 老年病人臨床用藥特點
老年人由于生理變化為慢性退行性變,各組織器官功能下降,易引起多種疾病,因此老年人在臨床上聯(lián)合用藥較多。老年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性下降,導致藥物在體內的吸收、運行、分解和排泄功能下降,容易在體內積累,產(chǎn)生毒性。如何結合老年人的特點題是如何結合老年人的特點、有效,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觀察了360例65歲以上慢性病患者長期使用3種以上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如下。
1、老年人用藥多種多樣。老年人一般患有心血管、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骨關節(jié)等慢性病。在治療中,藥物種類繁多。在這組病例中,長期使用3種以上藥物,6種以上藥物184種。
二、老年人不良反應面廣,老年人內部環(huán)境穩(wěn)定性差,對某些藥物的反應能力下降,是導致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藥物種類繁多,藥物間相互作用的機會增加。本組明確為藥物性胃炎37例,藥物性肝損傷24例,腎功能損傷19例。臨床上,對老年人用藥過程中的一系列異常癥狀有時認識不足,常被誤認為是疾病本身或衰老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尤其是神經(jīng)和精神表現(xiàn)突出。
老慢支并發(fā)肺氣腫哮喘患者75例,青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等靜安脈交替用于治療。其中,7例靜脈和紅霉素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由于紅霉素可誘發(fā)支氣管痙攣、支氣管阻塞、哮喘,其發(fā)生機制是組胺釋放增加,引起異常反應,加重原呼吸道疾病,所有呼吸道不良應謹慎使用紅霉素。盲目相信藥品越貴越新越好,進口藥品比國產(chǎn)藥品好。濫用藥物不僅會造成經(jīng)濟浪費,還會引起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還會引起溶血。特別是長期濫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二重感染、細菌耐藥性等問題。本組主動要求143例新藥和貴重藥物;6例藥物性血尿;23例口腔和泌尿系統(tǒng)霉菌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
三、中西藥并用時,中西藥并用率占50~70%。中西藥也可以產(chǎn)生不利于治療的相互作用。
1.一種藥物增加了另一種藥物的藥理作用,具有毒性。例如,麻黃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結合可導致高血壓危象、腦血管事故和昏迷等神經(jīng)癥狀,兩種藥物不應同時使用。
2、中西藥具有相同的藥理作用,加強了藥理作用。如甘草與快速尿液或雙氯克尿噻,顯著增強利尿作用,降低血清鉀離子濃度。
3.一種藥物的藥理作用被另一種藥物拮抗,降低療效。例如,甘草和口服降糖藥可以降低降糖的療效。
4、老年人用藥時應注意的事項。老年人應根據(jù)生理變化和疾病特點掌握用藥的一般規(guī)律,不得多用或濫用藥物,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如果藥物在體內半衰期、血濃度峰值、峰值時間、清除速度、吸收速度、腎清除率與正常人有很大差異,通常藥物在血液和組織中濃度增加,但劑量不足,不能達到治療效果,也能產(chǎn)生耐藥性。因此,在明確病因和感染源的基礎上,應盡量減少預防用藥,并根據(jù)藥理性能進行選擇。未經(jīng)確診的疾病不得亂用藥物,防止中毒和誤診。同一疾病可治療多種藥物,盡量選擇毒性、副作用小、療效可靠的藥物,明確損害肝、腎等器官,老年人應謹慎使用或不使用,如必須使用,也應減少并密切關注毒副作用的發(fā)生。即使是小劑量的藥物,長期使用,也要警惕積累中毒的可能性,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