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方式有哪些 用藥方法正確 療效更佳
相關企業(yè): 妙正醫(yī)藥未經藥理和臨床實驗許可,一般外用中成藥不能口服。大多數(shù)外用中成藥都含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藥物,僅限于局部使用,并通過保護或皮膚吸收發(fā)揮局部治療作用。
在治療疾病時,除選擇合適的藥物外,還應注意藥物的服用方法,以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
由于不同的作用,中成藥的非處方藥制成不同的劑型,通常分為內服和外用兩類。中成藥的藥品說明書上經常有"送服"、"沖服"、"調服"、"涂抹患處"、"撒布患處"這些方法具體指的是什么,彼此有什么區(qū)別?讓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內服中成藥 送服,俗稱吞服,是最常用的內服方法。大多數(shù)內服中成藥,如片劑、丸劑、膠囊等。藥丸分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濃縮丸、滴丸等。服用小顆粒丸劑時,只需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全丸吞下,應咀嚼或用洗凈的手掰小后再用溫開水送服。此外,為了增強療效,一些中成藥可以用藥物飲料服用。
如果服用藿香正氣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療胃痛、嘔吐等疾病,可以用姜湯服用,以增強藥物的作用;痛經患者服用艾附暖宮丸時,可用溫紅糖水服用,以增強散寒活血的作用;服用補中益氣丸治療慢性腸炎時,紅棗湯可用于增強補脾益氣的作用;服用大活絡丸治療中風偏癱、口眼歪斜時,可用黃酒服用,以增加藥物活血通絡的功效。沖服、糖漿劑、膏劑時,常需沖服,沖服是將藥物用熱開水融化或混懸服用。
沖洗、糖漿、膏藥時,常需沖洗,即用熱開水融化或混懸后服用。此外,人們經常需要服用一些芳香或有價值的中藥,如牛黃和麝香。服用散劑、丸劑、片劑時,不能吞咽的患者或兒童經常使用這種方法。
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的中成藥,如含化、草珊瑚片、金喉寶等,往往需要含化,即將藥物含入口中,慢慢溶解,然后慢慢咽下。 凝膠、鹿角膠等粘性大、易溶的藥物,在服用時往往需要凝膠,即用開水或黃酒加熱溶解后服用。湯劑 除了上述中成藥的內服方法外,人們在看中藥時經??吹街兴幪幏?先煎"、"后下"、"包煎"、"另燉"或"另煎"等字眼,這又是怎么回事?
先煎,礦石類藥物,由于質堅有效成分難以煎出,應先打碎先煎,煮沸后約10~20分鐘,再加入其它藥物。龜板、龜甲、石決明、生牡蠣、生龍骨等常見藥物。后下、砂仁、豆蔻等,借其揮發(fā)油取效,應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時放入此類藥物,煎4~5分鐘,防止其有效成分揮發(fā)。 煎服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時,用紗布包裹藥物,然后放入鍋中煎煮。另燉或另煎。為了盡可能保存其有效成分,減少同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以另燉或另煎。如果是人參,應切成小塊,加入蓋杯,用水燉2~3小時。外用藥 未經藥理和臨床實驗許可,一般外用中成藥不能口服。外用中成藥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藥物,僅限于局部使用,通過保護作用或透皮吸收,發(fā)揮局部治療作用。常用用法有以下幾種:外用涂抹患處、水劑、酊劑,使用時清洗患處,然后在患處均勻涂抹薄層藥物。如種方法適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的紅花油和治療癬的土槿皮酊。
撒上患處,使用時將藥粉均勻撒在患處,用敷料紗布固定,如使用祛腐生肌散、珍珠散等。用適當?shù)囊后w(如茶、白酒、醋、食用植物油等)調整患處,制成糊狀,敷在患處,用敷料紗布包扎。其中,白酒常用于調節(jié)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藥。如果用七厘散治療跌打損傷,可以用白酒調節(jié),增強藥物祛瘀消腫的效果;茶常用于調節(jié)消腫解毒的中成藥。
如意金黃散治療潰瘍初期,應用茶調節(jié);醋常用于調節(jié)消腫、解熱止痛的中成藥,具有增強收斂、燥濕的作用,如果用紫金釘治療癰瘡,應該用醋調整;食用植物油或胡椒油常用于調節(jié)干濕止癢的中成藥。如果是急性濕疹,可以用植物油或胡椒油調整9勝。食用植物油也可調敷治療水火燙傷的中成藥。食用植物油也可調用中成藥治療水火燙傷。吹布患處,常需吹布患處,即用紙卷或塑料制成直徑約2~3mm的干凈干燥管,一端切成斜口,挑一點藥粉,吹入耳朵、喉嚨或牙齦。貼患處。如果受傷的止痛膏可以直接貼在受影響的地方,如果是黑要先將黑膏軟化,待其稍冷,再貼在患處,防止皮膚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