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用藥劑量一般為 老人用藥 用這六步最安全
一個人年紀愈大,就愈容易出現(xiàn)各種身體病痛,需要使用的藥物也愈來愈多,用藥安全,對老年人來說,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課題。老年人用藥安全的環(huán)節(jié)可不少,最容易出錯的,也是平時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藥安全第一步:清楚描述病情
用藥安全的第一步,就是在就診時,把身體病痛的情況清楚描述。例如病痛的型態(tài),是持續(xù)或間斷產生、什么情況比較緩解或更嚴重、位置等等,都必須清楚地與醫(yī)生溝 通。尤其是老年人,兒女不一定有空陪伴就醫(yī),自己或因記憶力較差、或者反應較慢,見到醫(yī)生時,倒把一半要說的話都忘了。
因此建議,可準備一本健康筆記本或小手冊,把不適、癥狀、想問的問題或不懂的地方,都寫在筆記本上,就醫(yī)時再拿出來與醫(yī)生討論,就不會有遺忘的問題了。
第二步:清楚交代常用藥
老年人因為病痛可能較多,再加上兒女買來的保健用藥,每天吃的藥物可能不只一種,有些藥物可能引起某些副作用而不自知,對患者而言,也很難自行判斷所出現(xiàn)的癥狀與日常服用的藥物是否有關。因此在就醫(yī)前,不論是正在服用的藥物、保健食品、中草藥、人家介紹的健康茶飲或產品等,都必須做個記錄,并告知醫(yī)生,才不會使醫(yī)生誤解病情,因為有些癥狀,很可能是藥物引起的反應,只要換藥或停藥即可改善。像王伯伯的咳嗽,就是一例。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或產品,不妨把藥物直接帶給醫(yī)師檢視。
第三步:避免藥物的交互影響
或許是聽說某個醫(yī)院的某一位醫(yī)生很有名、或者經人介紹就醫(yī)、或者兒女要求詢問第二意見等等,有不少患者可能是一種病看一個醫(yī)院,于是身上的三四種病看了不同的多家醫(yī)院,彼此之間完全沒有相通的病歷,不少藥物就很容易因此重復開給。例如兩名醫(yī)生同時開給不同廠牌但都有止痛作用的藥物,或者第一名醫(yī)生剛開給降血壓藥物、第二名醫(yī)生開給的藥物也同時有降血壓的作用,甚至有些藥物可能彼此影響而失去功效等。
第四步:注意吃藥時間
"我剛才吃藥了沒?""這個藥要三餐飯前一小時吃,可是醫(yī)生叫我要少量多餐,那到底什么時候吃?"老年人很容易忘記自己幾時該吃藥、藥物吃了沒,或者因為該服用的藥物太多,不知該如何吃;有些藥物雖然一天服用3次,卻因每個人的"三餐"時間不同,三餐飯后服用并不理想。例如抗生素,最好是按固定的間隔時間服用,而非三餐后使用;而某些硝酸鹽類藥物,雖然都是一天服用3次,但在某些患者的使用上,最好是在下午三四點之前服用完,使兩天之間的藥效間隔10小時以上,才能使藥物持續(xù)有效。
因為每人的病況不同,尤其是老年人,要由專業(yè)藥劑師建議適當的用藥時間。
第五步:藥物保存好
有些老年人因為怕忘記,習慣把藥物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不過要注意的是,藥物一定要避免放在高溫潮濕或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藥物變質。有些人還習慣把藥物放在冰箱內保存,同樣要注意潮濕的問題,冰箱內不一定適合放該藥物。
另外,有些人會先把藥物,依服用時間分配好放在小藥盒中。這樣的做法不錯,但千萬不要先把空藥袋丟棄,因為藥袋上通常會注明藥物名稱、外觀、副作用等,萬一小藥盒不小心打翻、或有不適現(xiàn)象發(fā)生,才可以核對藥物種類或注意事項。只要有一點疑問,還是再詢問藥劑師比較好。
第六步:在光線充足處服藥
服藥時,如果看不清楚絕不能著急將就,一定要在清醒狀態(tài)下、有充足的光線時,才可服用藥物。因為老年人視力較差,尤其人不舒服時更容易出錯,所以服藥一定要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以免刻度看錯、拿錯藥物(例如兩種藥都同樣是白色圓形)等;如果是夜間不適起床服藥,更容易有錯,因此在身體不適期間,最好留一盞夜燈,請家人或照顧者仔細看清再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