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多發(fā)疾病有哪些 秋季常見五種疾病用藥誤區(qū)
近日天氣變化頻繁,早晚溫差較大,不少人出現(xiàn)了感冒、腹瀉等癥狀。當病情不嚴重時,人們往往自己吃藥解決。"頭疼了吃片兒止痛藥,拉肚子了就吃點兒止瀉藥……"聽起來像是"對癥下藥",但其實,這些單從藥名來判斷治療范圍,或不顧誘發(fā)因素而"亂吃藥"的結果有時反而會帶來負面后果。市第三中心藥劑科副主任藥師蔣東提醒,用藥前應先分析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而不能憑著感覺盲目吃藥,這樣不但不能緩解病痛,嚴重的還會延誤病情甚至給身體帶來藥源性損害。以下是五種秋季常見的疾病,看一看,在遭遇這些癥狀時,您的藥吃錯了嗎?
頭痛錯吃止痛片
一頭疼就吃止痛片,這是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殊不知,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長期下去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蔣東介紹,造成頭痛的原因很多,如頸椎病、高血壓、感冒、中耳炎都會造成頭痛,工作緊張、睡眠不足、焦慮等精神因素也會引起頭疼。有些頭痛只是某種疾病引起的表面癥狀,如果每次頭痛都吃止痛片止痛,雖然能夠控制疼痛,卻容易掩蓋真實病情,甚至延誤治療時機。此外,長期服用止痛片還容易引發(fā)藥源性疾病,如胃炎、胃潰瘍;臨床上,由阿司匹林引發(fā)的哮喘、對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損害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
感冒錯吃感冒藥
就像頭疼不一定要吃止痛片一樣,感冒了,也別想當然地就拿感冒藥應付了事。
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這些因感冒引起的癥狀,用些感冒藥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不是單純感冒,而是合并氣管炎、肺炎或出現(xiàn)高燒、劇咳、呼吸困難等癥狀加劇的情況,就要上醫(yī)院了,隨意使用感冒藥,不僅對治病于事無補,還會耽誤治療。
另外,中醫(yī)認為感冒分為風寒與風熱兩種類型,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如不能根據類型對癥下藥,只想單純靠一種感冒藥一舉搞定,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發(fā)燒錯吃退燒藥
發(fā)燒就用退燒藥,也是人們常有的錯誤觀念之一。蔣東提醒,一旦發(fā)熱,切勿亂服退燒藥,因為發(fā)燒時要控制的是高熱而不是低熱。38.5℃以上是高熱,此時需要吃退燒藥控制體溫;如果只是發(fā)低燒,用退燒藥不會有什么效果。而且,發(fā)燒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小到感冒、腹瀉,大到食物中毒、血液疾病等,別以為吃了藥退了燒就萬事大吉,說不定反而因此掩蓋了發(fā)燒背后的真正病因,造成嚴重后果。
腹瀉錯吃止瀉藥
就算遇到腹瀉,也不要盲目服用止瀉藥。腹瀉有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種。蔣東介紹,因消化不良或過食冷食、胃腸著涼等原因造成的腹瀉,可以用些止瀉藥,但如腹瀉嚴重就要輸液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以免引起脫水。如果是細菌感染性腹瀉,如痢疾、致病性大腸桿菌造成的腹瀉,則要及時就醫(yī),不能光吃止瀉藥就了事。因為排泄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它們所產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單純止瀉會抑制腸內有毒物質的排出,導致毒物被吸收會更危險。
哮喘錯用激素噴劑
秋季,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最易復發(fā),許多患者又要用到控制發(fā)作的含激素的噴劑了。蔣東提醒,對于吸入性激素類藥物,短期小劑量使用,對人體影響比較小,但此類藥物每次噴一、兩撳就可以了,有的患者為了追求效果,總要多噴幾撳,長期大劑量地使用激素噴劑,不僅治療效果會下降,身體還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比如造成免疫力降低、皮膚色素沉著、向心性肥胖等。